一、为什么有人担心“嘴歪”?神经系统的精密性
“做完牵引手术脸麻了”“笑起来嘴角歪了”……这些反馈让很多家长焦虑不已。但真相是:恒牙牵引本身极少直接损伤面部神经。面部神经(面神经)主干位于腮腺深部,而手术操作集中在牙槽骨区域,两者并不重叠。
真正需关注的是邻近神经分支:
下牙槽神经:埋伏牙牵引时可能牵拉到,导致下唇麻木;
颊神经:操作中器械可能短暂压迫,引发面颊肌肉无力。
关键问答:拔牙或牵引会直接导致面瘫吗?
面瘫多由感染、脑卒中等引发,与牙齿手术无直接关联。若术后出现嘴歪,更可能是局部神经分支受压或肿胀引起的短暂功能异常。
二、术中如何损伤神经?两类高风险场景
解剖位置异常
若埋伏牙的牙根紧贴神经管(通过CBCT可确诊),牵引中机械力可能传导至神经,导致髓鞘结构暂时松散、轴浆运输紊乱。
操作力度失控
过大的牵引力(如>50g)会使牙周膜过度压缩,波及神经末梢。研究显示,牵引后神经轴突可能出现“髓球样变”,但12周左右可自行修复。
三、面部神经防护——医生的3层安全网
术前精准建模
通过3D口腔扫描+CT重建神经管走向,避开高风险路径(如下颌管距牙根<2mm时需调整方案)。
术中实时监测
采用压电超声骨刀替代传统钻头,减少振动传导;配合神经探测仪,力度超过安全阈值自动警报。
术后营养干预
若出现唇颊麻木,立即使用 甲钴胺+维生素B12 促进髓鞘再生,80%患者4周内恢复。
四、比神经损伤更需警惕的4类问题
牙齿松动
牵引侧牙槽骨吸收期不可避免,但松动度>Ⅱ度(可垂直晃动)需暂停加力。
咬合失调
牵引牙移位后可能干扰对颌牙,术后3个月戴个性化保持器可预防。
隐性感染
牵引装置穿龈部位需每日用氯己定棉签清洁,避免细菌侵入引发骨髓炎。
心理性代偿
儿童因恐惧不敢大笑,出现“功能性嘴歪”。肌肉训练(鼓腮/呲牙)每天5组可缓解。
五、患者必做的安全清单
术前:要求查看CT影像,确认神经管标记(如未提供可申请补充拍摄);
术中:局麻后测试唇颊知觉,异常立即叫停;
术后:
冰敷颧骨区(非创口!)减轻神经水肿;
记录每日唇舌麻木范围,扩大则复诊;
避免硬食防止牙齿二次移位。
独家观点:神经损伤的实质是“神经功能休眠”而非断裂。就像手机充电时自动关机一样,牵引压力触发了神经的自我保护机制。只要髓鞘结构完整(电镜可确认),98%的病例在3个月内“重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