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受到龅牙的困扰,尤其是孩子。如果孩子有龅牙,不仅会影响饮食、讲笑话,还会被其他孩子取笑,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一些建议,彻底解决龅牙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龅牙的原因:
主要有三点:
1、坏习惯——口呼吸,即长时间用嘴呼吸。如果孩子呼吸道不通畅,长期用嘴呼吸,就会出现牙齿不齐、龅牙、下巴内缩、嘴唇厚而外凸等“腺样体脸”。
因此,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呼吸情况,发现张口呼吸要及时纠正。同时,应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是否是慢性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疾病引起的张口呼吸,并尽快调整。
2.阻生智齿萌出
牙齿越长,它们变得越弯曲。这也可能是智齿悄然生长造成的。由于没有空间让智齿萌出,智齿就会倾斜、受阻、靠在旁边的牙齿上。这不仅破坏了旁边的好牙,甚至挤压了整排牙齿的生长和向前移动,使龅牙进一步突出。因此,为了牙齿健康,智齿应尽早拔除。
3.人体正常衰老和胶原蛋白流失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的脸上充满了胶原蛋白,这些胶原蛋白包裹着龅牙,让龅牙看起来不那么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蛋白流失,皱纹就会出现,龅牙也会越来越明显。
即使是年纪轻轻的轻微龅牙,也应该认真对待,尽早进行咬合诱导。否则,随着长期用口呼吸,智齿的萌出和胶原蛋白的流失,龅牙只会越长越圆。
什么是早咬诱导?
咬合诱导是指儿童牙齿发育过程中引导牙齿沿着正常生理咬合位置生长的方法。
5-12岁是牙齿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正畸调整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的牙齿可塑性很强,只要稍微用力,孩子的牙齿就能自然生长,就像树苗一样,从小就可以诱导长到正确的位置。
咬合诱导和MRC正畸是常见的咬合诱导装置,例如Lomons咬合诱导和MRC肌功能正畸。
哪些孩子需要进行咬合诱导?
根据美国正畸医师协会(AAO)的监管建议,家长应在孩子7岁之前带孩子进行正畸检查。
如果家长发现以下问题,可能需要提前检查和调整。
1.大地遮住了天空
袋牙,俗称袋牙,是指下牙包裹上牙的情况。
一旦发现孩子有“低保田”,只要孩子年龄不小,配合度高,3到5岁时就可以去医院进行早期干预。
利用孩子下颌的生长潜力进行干预和矫正会更容易、更少痛苦。
一旦成年,可能需要结合使用牙套和正颌手术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 个别牙齿和颌骨后缩
一颗或两颗上门牙被下门牙遮挡也很常见。
它会影响面部骨骼的发育,并可能导致嘴唇凹陷。这种咬合产生的冲击力往往会导致下门牙向前移动,变得凹凸不平。它还可能导致牙龈萎缩,甚至牙周病。
如果没有及时干预和调整,孩子成年后可能会患上颞下颌关节紊乱症,吃饭时可能会莫名感觉脸部酸痛。
3.龅牙
如果发现孩子出现龅牙症状,应尽快去医院检查。如果孩子出现龅牙,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4.乳牙的保留
乳牙滞留是指孩子的乳牙长期没有脱落,出牙期恒牙和乳牙并存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判断残留的乳牙是否会阻碍恒牙的发育,是否需要及时拔除。
否则,恒牙很可能会长歪,而当恒牙再次长歪时,矫正起来就比较麻烦。
1. 如果您发现牙齿或下颌明显异常、不良习惯等,请立即寻求正畸医生的检查。医生将决定是否需要早期干预。
2、如果没有发现异常或无法确定,可以带孩子进行早期正畸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调整。
正畸治疗疼吗?
牙齿畸形患者无论选择哪种正畸方法,都会给矫正初期带来一些不适,进食时也会带来一些疼痛。不过,只要患者熬过这个适应期,患者就不会感到疼痛。毕竟,正畸治疗是一种长期的美容方法。如果继续造成牙齿疼痛,谁都无法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