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病都要排长队,专家号根本抢不到”——这是贵阳市民王女士去年在多家三甲医院辗转就医时的真实经历。截至 2023 年贵阳市卫生统计数据显示,全市三级医院平均候诊时间达 2.3 小时,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尤为突出。作为贵阳市医疗体系的中流砥柱,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医”)正在通过智能化改造 + 学科创新的组合拳,重新定义现代医疗服务模式。
市一医的“指尖医疗”平台将挂号准确率提升至 98.7%(2024 年院方数据),覆盖门诊、检查、住院全流程。分时段预约将候诊时间压缩至平均 40 分钟,高峰期效率提升 3 倍。其独创的“候诊倒计时”功能,允许患者实时查看各科室就诊进度,极大地提高了就诊效率,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患者可以在手机上轻松完成挂号、缴费等一系列操作,无需在医院长时间排队,真正实现了便捷就医。
市一医与云岩、观山湖等 6 个城区建立了“1 + N”诊疗网络,实现 CT、MRI 影像 24 小时互认。远程会诊中心年服务量突破 1.2 万例,覆盖省内 88 个乡镇卫生院。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让危急重症患者平均入院时间缩短至 18 分钟。通过这种跨区域的合作,市一医将优质的医疗资源辐射到周边地区,让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加强了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联系,提高了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市一医的心脏介入中心在技术指标上取得了显著的提升。从数据来看,2022 年到 2024 年,手术成功率从 96.3%提升到 98.1%,提升幅度为 1.8%;微创手术占比从 67%提高到 89%,提升了 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 3.2%降至 1.1%,降低了 66%。对于急性心梗患者,市一医胸痛中心实行“先诊疗后付费”,D - to - B 时间(入院到血管开通)控制在 70 分钟内,低于国家 90 分钟标准,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数字化骨科中心是市一医的另一大特色专科。3D 打印技术辅助关节置换,精准度达到 0.1 毫米级;机器人导航系统使复杂脊柱手术出血量减少 60%;自主研发的术后康复 APP,患者依从性提高至 82%。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仅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还为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市一医的智慧药房改革成效显著。“三核对”发药系统将配药差错率降至 0.0003%;中药代煎中心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煎煮过程全程可追溯;慢性病药品配送覆盖全市,85%患者实现“零跑腿”取药。智慧药房的建设,提高了药品发放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市一医与贵州医科大学共建的临床研究院,年发表 SCI 论文 47 篇;住院医师规培合格率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模拟手术中心配备价值千万的虚拟现实训练系统。通过医教研融合模式,市一医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培养**的医学人才和推动医学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独家观察:在市一医*新发布的《2024 医疗服务白皮书》中,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40%的初诊患者选择线上问诊作为第一接触点。这背后是医院投入 3000 万元打造的“云端健康管家”系统,通过 AI 预问诊 + 专家复核的“双保险”模式,既保证效率又不失专业性。当其他医院还在讨论“互联网 +”时,市一医已在探索“智能×医疗”的乘法效应,这种超前布局或许正是破解医疗资源困局的关键密钥。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正以其不断创新和进取的精神,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成为贵阳市医疗行业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