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1 皮下注射技术
皮肤进针点是颧弓中部,*好使用22G 50mm钝针。钝针进入皮下平面,斜面指向真皮层。通过逆行分区技术在整个体积损失区域进行注射。
可能的不利影响:如果实现皮下钝针定位,则预计该平面上将不存在主要的神经血管结构。由于外部压力增加,静脉可能会变得更加明显,通常会在2-7 天内自然消退。
技术2 筋膜间注射技术
这种注射技术的进针点在颞浅筋膜和颞深筋膜之间,即颞前部第四层之间。该层是头皮和前额之间连续的疏松结缔组织。*好通过将钝针向颞嵴(前额或头皮)内侧推进来实现。该技术适用于轻度至中度前颞部体积损失,并且可以增加颞嵴的可见度。通过这个技巧,眉尾的位置也可以上提。
皮肤进针点在额头(发际线下1厘米,颞骨内侧1厘米)或发际处。如果钝针的尖端在前进过程中与骨头接触,则颞嵴内侧的任何部位都可以接触到松散的结缔组织。该技术使用22G 50 mm 钝针,在骨膜上平面上向前推进,斜面指向骨膜。通过逆行扇形技术在整个颞叶容量损失区域进行注射。
可能的不良反应
前哨静脉(=颞中静脉)出现在这个平面上,如果受伤,可能会导致巨大的血肿。强烈建议立即压缩。面神经的额支也位于该平面,尽管迄今为止尚未有注射期间受伤的报道。注射局部麻醉剂后观察到暂时性上睑下垂。
技术3 低骨膜注射技术
这种注射技术将填充剂注射到前颞区(第9 层)的骨膜上平面。适用于中度至重度前颞部体积损失,以增加颞嵴的可见度。通过这个技巧,眉尾的位置也可以上提。
注入过程如下:
1.确定外侧眶上结节;
2.颞嵴距头骨1厘米;
3. 从颞嵴处垂直进针90 度,向外1 厘米。将27G 锋利针垂直插入皮肤表面,直至触及骨膜。注射前注意回缩。
可能的不良反应
颞前深动脉靠近这个位置,也含有大量的小血管。注射后长时间(1 分钟)对注射部位施加压力可能会有好处。应选择皮肤进针点,以避免检查时触及颞浅动脉前支。建议使用高硬度的产品,因为低硬度的产品有迁移到中下面的风险。